查看原文
其他

国外搞不搞“文物活起来”?

夏公小正 艺术怎样管 2021-09-26


点击上方艺术怎样管关注我们,加星标哦~


2019年3月,英国博物馆协会(Museum Association,简称MA)公布了《Collections 2030》(收藏 2030)报告,旨在通过提升馆藏品的赋能性(Empowering)、相关性(Relevant)和动态性(Dynamic),为社会社会做出更多贡献。该报告描绘了英国博物馆行业如何在未来10年管理和利用藏品资源政策,可以看作是英国版的文物"活"起来







01英国博物馆业的压力



英国有近2000家博物馆。英国博协调查发现,博物馆在藏品政策方面普遍临以下挑战:


  • 作风过于封闭长期以来,博物馆强调对藏品的保存和记录,弱化了对公众的可见性以及藏品自身的可用性,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所忽视;

  • 缺乏与社会的关联在观众口味多元化的今天,如何提升内容的相关性以吸引更多的观众,会是一个严峻的课题;

  • 藏品规模超出能力藏品规模越来越大,人手、资金、场地等资源却严重不足,文物保存在博物馆内,有时并非更好而是更差;

  • 数字化程度不足数字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:“如果一个东西在网上找不到,那它就不存在”。从这个角度说,博物馆藏品(甚至博物馆本身),对大多数公众而言,就是不存在的。这一情况必须得到改变;

  • 管理资源保障不够持续多年的资金短缺,博物馆行业的人才流失严重,宝贵的知识和技能也随即消失。要想有所改变,人、财、物各项资源一定要有所保障。



总之,原有的收藏政策和运营模式在新时代已难以为继,需要进行变革。这已经是全球各国(包括中国)博物馆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了。







02变革收藏政策,积极应对挑战


面对挑战,英国博协提议从提升馆藏品的赋能性、相关性和动态性三个方面入手:



1,赋能性指利用藏品凝聚社区人民,帮助人们理解历史,获得智慧,追求健康与幸福。博物馆是少数保持高度社会公信力的机构之一,应该发挥更积极的社会作用。




2,相关性博物馆和谁有关?这是个问题。来参观的人,没来参观的人,在网上评论的人,或者仅仅是给点了一个赞的人,可能都是相关方。博物馆应该利用多元化的藏品,来连接多元化的观众。




3,动态性确保藏品被妥善管理,线上线下都可接入。资源接入并不仅仅等于藏品数据化后提供在线查询,还包括提高线上观赏的体验,乃至有必要专门研究线上策展(Online Curation)


2019年5月8日,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官方入驻抖音


报告针对每个方向都列举了几条具体的实施建议,语言朴实清楚,浅显易懂,我这里就不一一转述了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原文,或到百度网盘下载
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aqqvDIhLP2PkFbbO2ouj9g

提取码:75nx






03艺术无界


只看理论和观点略显枯燥,报告贴心的列举了数个英国博物馆的创新案例,以便公众理解和体会。这些案例非常精彩,特别是一场名为”Who Decides? (谁说了算?) ”的展览最令我感动。因为这场展览的策展人不是专业人士,而是一群完全不懂艺术而且无家可归的流浪汉。


Who Decides展览海报


他们或露宿街头、或滥用药物、或患有精神疾病、或遭受家庭暴力,在承受各种打击后逐渐消沉,不得不接受慈善救济,成为社区内的边缘人物。但是,威尔士国家博物馆(National Museum of Wales)接纳了他们,邀请了10位流浪者与馆方联合举办一场展览


完全业余的策展人团队



在馆方的指导和辅助下,这群完全业余的人,不但直接选定了所有展品、撰写展品介绍、完成安装和布展,还一手包办了活动策划、公众邀请、品牌宣传及现场接待等所有展览活动,俨然是训练有素的职业策展团队。展览效果也是出奇的好,在10个月的展期内,有96,000名观众到场参观,留下了9,000多份书面好评,破了记录。


展览现场


展览现场


作为入选案例,这场展览注定带有不平凡的意义。


首先,他将藏品的解释权让渡给了民众,赋予了民众更深层的表达和参与机会,强调了艺术的民主性。绝大多数观众都表示,藏品的描述、解读和故事性既新颖又接地气,颠覆了博物馆的传统风格和刻板印象。


策展团队正在讨论


展陈设计草图


其次,他实验性的探索了博物馆的受众边界,展示了艺术的包容性。一群似乎与艺术毫不沾边、甚至有些不受待见的路人群体,居然反客为主办起了展览。有不少当地居民此前从未踏入博物馆的大门,但被这场“老百姓自己的展览”所吸引,开始了艺术之旅。


艺术有什么用?

艺术跟你有什么关系?

艺术家是什么?

你能成为艺术家吗?

艺术谁说了算?
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他借助藏品帮助人们找到了更好的自己,体现了艺术的激励性。为了准备本次展览,10名志愿者付出了超过1,000小时的艰辛努力,也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。展览结束后,他们大多以导师身份留在博物馆,接纳和帮助新的志愿者参与艺术活动。有些则重拾自信,找到新工作,开启新生活。


一位志愿者说:“我以前从没进过博物馆,但是现在我进来了,还爱上了这里。我再也不会害怕一个人进博物馆,再也不会胆怯和退缩。”真令人感动。


一位志愿者通过参与艺术,找回了自信


再看一次展览的名字吧:“Who Decides?”

艺术由谁说了算,又说给谁听?

英国版的文物活起来,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。


结语

很难想象,艺术可以这样的方式改变人,改变人生。

我想,文物”活”起来的”活”,应是”激活”的”活”吧

只有当文物激活了人以后,才算是真正的活了起来。



欢迎规范转载,共同传播国际艺术管理最佳实践

*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

文中所涉信息链接如下

https://www.museumsassociation.org/collections/01042019-empowering-collections

https://www.museumsassociation.org/download?id=1262818

http://www.sach.gov.cn/art/2019/5/8/art_722_154933.html

https://museum.wales/cardiff/whatson/9683/Who-decides-/

https://thewallich.com/museum-project-exhibition-cardiff/museum-project-photo-gallery/

https://www.artscouncil.org.uk/blog/museum-30

往期精选

怎样查作品图录才像是内行?

为什么快闪模式让画廊的周转率翻了12倍?

在网上买艺术品的都是些什么人?

世界上第一家数字化博物馆,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岛

办一场艺术展览,有没有标准流程?

90%的画廊在网上宣传的时候,都没用对图

全世界最棒的博物馆餐厅在哪?

有关艺术品保险,你想问的我都替你问了安盛(AXA ART)

藏品被掉包,藏家两行泪!世界500强踩了的坑,你能躲开吗?

你想没想过“把艺术品卖给医院”

在美国博物馆上班,能挣多少钱



艺术怎样管

艺术圈最干的干货聚集地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



视频 小程序 ,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